「台灣不應依賴中國施捨的國際空間!」
今天外交國防委員會針對台灣未受邀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請外交部李大維部長備詢。台灣在國際上受到中國打壓,處境艱困。因此,從舊政府的「活路外交」到新政府的「踏實外交」,皆強調「實質」參與的重要性。不過,究竟怎樣的參與是「實質」參與?
奧運算是「實質」參與的例子。台灣的名稱被矮化為「中華台北」,然而台灣的選手可以公平的與其他國家在競技場上一較長短,有好成績也同樣得獎奪牌。除了奧運期間,平常的國際奧會相關會務,我們也能參與。這些就是「實質」參與。同理,台灣以「台澎金馬關稅領域」參與APEC也是一樣,名稱被矮化,但可以「實質」的參與,平常的APEC國際會務,我們也有實質的參與權利。然而,台灣今年五月的世界衛生大會(WHA),或是三年前曾經出席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呢?
WHA我們只能每年以觀察員的身分去發言五分鐘,ICAO更慘,三年前以「客人」身份受邀參觀大會。這兩個組織,我們不能實質參與會務,包括發表意見、表決、即時交流資訊,都不行。這種建立在接受「一個中國」前提下,仰中國鼻息,沒有尊嚴也沒有實質參與,是徹底失敗的外交策略。
我要求外交部要重新檢討,針對沒有尊嚴也沒有實質參與的徹底失敗模式,不能再投注大量資源去浪費,應該要研擬新的參與方式的可行性。台灣應擬定新的外交策略,將資源做更有效的配置。近日外交部傳出將裁撤部分外館,我便持保留意見。外交部應先檢討過去錯誤的外交政策所浪費的資源配置,轉到更務實的建立與他國的連結,而外館該強化還是該裁撤,應該在這樣的新策略下,做通盤的思考。
質詢影片連結:https://youtu.be/WA15IT7uFO8
「勞基法修正,怎能如此草率?」
時代力量在今年7月20日提出勞基法修正案後,主張週休二例、維持七天假、資淺員工特休假、特休假成長幅度與公務員一致、提高違法企業罰鍰等等。本以為,法案會在今天的衛環社福委員會,可以進入實質審議討論,然而,現場卻混亂得超乎想像。
儘管勞動部堅持一例一休砍七天假,又認為不該修正特休假、不該對企業加重處罰,幾乎全面反對時代力量的主張,但我們今天仍計劃透過程序的問題、資料公開的要求、乃至於實質的審議,希望能要求勞動部能先停下步伐,為廣大勞工的權益,召開立院公聽會、做更審慎的評估。
然而今天在委員會,只看到過去長期偏袒財團的國民黨,與執政的民進黨彼此叫囂混戰,心中只有無奈。難道針對法案的實質討論、逐條審查都不可能嗎?本以為混亂後,可以冷靜讓會議開始,結果,竟趁著這場推擠扭打,一例一休砍七天假的版本就出了委員會。對此,我非常不能接受,也對這款的勞基法審查正當性感到存疑。
關乎全國數百萬勞工權益的勞基法修正,怎能如此草率?
【中正獨裁佗位去 16】恐怖之屋(Terror Háza)
恐怖之屋,乍聽起來像是遊樂園裡,利用驚悚主題吸引遊客的鬼屋。事實上,恐怖之屋是位於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博物館,前身是箭十字黨總部與匈牙利國家安全局ÁVH總部(類似蘇聯的秘密警察),裡面展示的內容可是比鬼屋更加的黑暗,它揭露了匈牙利法西斯主義與共產主義時期,獨裁政權加諸在人民身上血腥的國家暴力,以及匈牙利十月事件的受害者及相關資料。恐怖之屋所代表的是匈牙利人民過去的恐懼,以及那段悲傷的占領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瓦解,喪失了大部分的土地與人口,匈牙利變成贏弱的歐洲小國,正好夾在兩個崛起的強權之間-納粹德國與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匈牙利屬於軸心國陣營,被納粹德國佔領,1944年政權被交到親納粹的箭十字黨手上。箭十字黨奉行種族純淨、法西斯主義,因此對國家採取高度管制,持續迫害猶太人,對於匈牙利的猶太人,這棟箭十字黨的總部就是他們恐懼的化身。
隨著紅軍的反擊,蘇聯軍隊接管了布達佩斯,開啟了匈牙利長達40年共產主義時期,代表蘇維埃政權監控匈牙利國內的,ÁVO及繼任之ÁVH,繼續在這棟建築物,將恐怖的形象蔓延下去。作為秘密警察的總部,這棟建築就像是監獄,不斷地有「間諜」、「反改革者」被監禁、刑求甚至遇難。十月事件爆發後,蘇聯軍隊進駐武力鎮壓平民,雖然匈牙利共產黨總書記Rákosi Mátyás被撤換下台,但人民心中已經埋下反抗的火種,匈牙利的恐懼將來也會有驅散的一天。
2002年,恐怖之屋開幕,到現在它一直是布達佩斯的熱門景點。走進博物館,馬上能看見在水池中央展示的一台坦克車,旁邊是一整牆的犧牲者照片,對比起來令人毛骨悚然。二樓陳列著箭十字黨與匈牙利國家安全局相關物品,逐漸往下走,每一個展館都毫不掩飾地去展現獨裁時期最黑暗嗜血的部分,包含錄音、影像、照片、歷史文件等等。地下室則赤裸地展現了當初囚禁犯人的地牢及刑求的物品,讓人更清楚地了解到國家暴力的發生。整座博物館讓你完全了解,匈牙利人經歷過最黑暗的時期,人民遭受怎樣的痛苦,一步一步去奮鬥,民主化的陽光終究照亮了匈牙利的陰霾。
或許,當一個國家的人民能直視這個國家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面時,他們便能無所畏懼,去追求更美好的社會。
照片取自:http://www.terrorhaza.hu/en/museum

今天外交國防委員會,進行僑委會業務質詢。在僑委會的業務報告中,已有針對上會期立委所提出的問題做出檢討,例如中止使用率低的「中華函授學校」、裁撤根本沒有僑胞要住的「華僑會館」,繳還給國有財產署供其他運用。這些積極改善,是改革的開始。
然而,仍有許多業務無法解決人民長久的疑慮。我舉例,每逢節慶,僑胞可以接受優惠來台旅遊、享有醫療健檢補助等,這些優惠,在國外念書的台灣留學生是否符合資格申請?委員長告訴我,不能,因為他們不是僑胞。又如,今年九月,教育部與師範大學的「全球華語文教育專案辦公室」揭牌,要用8年時間推動華語,達成:「學華語到台灣,送華語到全世界」的目標。然而,華語文教育經費是僑委會的主要支出,業務報告指出要「爭取全球華語熱潮所帶來最大市場空間」。很明顯的,僑委會的主要業務與教育部高度重疊、疊床架屋。
上會期,時代力量提案裁併僑委會,僑委會回覆給我的公文指出,僑委會如同客委會、原民會一樣,雖然業務跟其他部會有所重疊,但有獨立存在的必要性。我提醒委員長,台灣設置客委會、原民會,是因為這些族群權利長期遭受壓迫,國家才需要特別設置委員會來保障他們的權利、回復他們受毀損的文化。這些背後有很深刻的人權與族群權利脈絡與原則,例如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聯合國推動保障母語設置母語日、兩公約中保障少數種族的文化和語言權利等,不只台灣,包括加拿大等世界許多國家皆依此原則針對國內的某些族群設置對應機構。然而,僑委會以外交工作為主,卻獨立於外交部存在,這沒有相對應的人權脈絡,在世界各國的外交機構也少見這樣的疊床架屋。
在上個會期,我曾經問過前政府的僑委會委員長的問題,今天也再次詢問新任委員長。「僑胞」究竟是什麼,蒙古人、藏人、傣人、維吾爾人算是僑胞嗎?委員長告訴我,不算。我再次質疑,如果持續依照僑委會的血統論,以台灣多元民族為主體的話,那全球有四億人的南島語系民族是不是僑胞?尤其現在新南向政策,南島語系正是許多東南亞國家的主要民族。委員長也告訴我,不算。顯然這個委員會的本質是「除了中國以外的全球漢人委員會」。而究竟什麼是漢人?北方漢人跟南方漢人是同一種漢人嗎?以這種粗糙又過時的血統論做為業務對象,完全不符合現代國家、專業部會的原則。
世界上有漢人、藏人、也可能有南島語系的朋友...有各國不同族裔的友人,對台灣有特殊情感與認同,這些應該都放在外交部的來進行交流與整體統籌規劃。前幾個月,蒙藏委員會委員長主動贊成把蒙藏會裁併,獲得許多社會大眾肯定。我希望僑委會委員長也有這樣的魄力,仔細思考把相關業務整併到相關部會去統籌工作,才能妥善運用資源,讓政府發揮最佳效能。
(圖片來源: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基金會)
質詢影片:https://youtu.be/K45EKlkAYaY

【中正獨裁佗位去 15】「自己案底自己救!」史塔西監控檔案保衛戰
國家安全部(Ministerium für Staatssicherheit,MfS),簡稱「史塔西」(Stasi),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的國家安全及情報機構。史塔西被認作當時世界上最有效率的情報和秘密警察機構之一。
史塔西的格言是「黨的劍與盾」,口號則是「我們無處不在」,如同這兩句話,史塔西的主要任務是對國內的政治偵防與打擊反對勢力,具體來說包括蒐集情報、監聽監視、操控媒體、鎮壓與刑求異議人士等,相當於台灣戒嚴時期的警總和調查局等情治單位的總和。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史塔西透過廣泛、細密、有效的組織工作,滲透到了社會的每一個層面,從上至下,層層預防,對公民一切可能危及政權穩定的言行實行全面監督。可以說,在東德生活,沒有一塊空間是史塔西不能間接、或者直接參與的。其監聽設備從紐扣、水壺,到木棍、垃圾桶,甚至鋼筆,無孔不入。
根據統計,直至1989年解散前,史塔西在全國總計有九萬多名正式職員,線人高達五十萬人,若將臨時線人也計算在內,則總人數可能高達兩百萬人,當年東德全數人口一千八百萬人中有六百萬被納入秘密監視之列,這個數字也就是說,在當時,每九個東德人中便有一人為史塔西工作,每三個人之中便有一人遭到監控,史塔西可能是你的鄰居、好友、親戚、同事、上司、老師、同學,你的朋友就是史塔西、史塔西就是你的朋友,在八零年代,平均每天都有八人遭到史塔西逮捕,許多人就此此消失。
1989年12月4日,就在柏林牆被推倒的一個月之後,東德埃爾福特市的一棟政府辦公大樓樓頂冒出了陣陣黑煙,這棟大樓正是當地史塔西的辦公大樓。顯然這個龐大的秘密機構已經預感到危險即將降臨,因此急於銷毀總部和地方各局的秘密檔案。火光引起了途徑此處的一位女醫生的注意,她迅速意識到這樣的情形意味著甚麼,憑著勇氣與正義感,她與趕來的市民們赤手空拳的衝進了史塔西大樓,強行接管了正在被銷毀的秘密檔案。
搶救史塔西檔案的行動迅速蔓延至柏林與全國各地,1990年1月15日,成千上萬的市民衝進了柏林史塔西總部大樓,他們看見的是推擠如山的碎紙——這些來不及焚燒或者投入粉碎機的海量檔案僅憑人手被撕成碎片,裝滿了足足一萬六千個麻袋,大樓內所有的碎紙機都因為過度使用而陷入故障。除此之外,仍有四千萬張的索引卡和排起來可以超過一百多公里長的文件來不及銷毀,被市民完整接收。
「那晚有上千人在國安部門口示威,每個人都知道史塔西正全力忙著銷毀檔案,所以,大家衝進去的時候第一個念頭,都是無論如何要把獨裁的證據保留下來。」曾參與佔領檔案局行動的工程師邁爾(Heinz Meier)事後回憶道。
兩德統一後,國會通過《史塔西檔案法》,明確規範檔案的用途和調閱方式。依此法成立的史塔西檔案局、全名:「聯邦政府委託管理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家安全部檔案局 」,目前有一千六百名員工,年度預算新台幣四十億元,運作至今超過二十年,申請調閱自己案底的民眾已經超過三百萬人。
雖然經過數十年來的努力,最高曾同時雇用超過三千人協助整理,當年被撕碎的一萬六千袋卷宗如今仍只還原了五百袋,約一百二十萬張文件,還不到總數的百分之三,不過幸好我們知道,真相會一直在那,沒有人可以將真相從我們之中消滅。
「一起推進體育協會改革!」
上午我與徐永明委員在立法院共同主持「體育協會制度改革公聽會」,邀請多位體壇先進及長期關注本議題的專家出席,包括國內網球好手謝淑薇也出席。大家對這次的改革有強烈的渴望與熱忱,相繼提供建設性的意見。
時代力量提出的改革方向,包含體育協會幹部專業化、會籍資格擴大、設公益理事職權利害關係人回避原則、財務公開透明、評鑑考核制度、體育署須對缺失協會中斷補助及國民體育法修法等七大建議。體育署長何卓飛也承諾「照單全收」,並已在草擬修法,將整合公聽會中的建議,納入體育政策的改革。
會中我特別強調,如同文化產業一般,政府也必須將體育視作一種「產業」,要有跨部會的高度、鼓勵民間企業投資,今天的改革將奠定未來五年十年的健全產業,引用一句今天在公聽會的話,「我們不能十年之後再開一次這種公聽會!」
公聽會直播影片:https://www.facebook.com/newpowerparty/videos
今天在外交及國防委員會質詢退輔會。首先,我針對依照新的遴選辦法所產生的12位會派高階經理人,檢視其專業性。退輔會首度向民間人士徵才,打破了以往「將官轉任」的框架,這點我予以肯定,但是會派的人選仍有專業度不夠的情形,我認為必須持續地檢討,並且補強會派主管的能力。另外,我也要求退輔會強化政府的資訊接露,會派人事的資料必須由退輔會主動公告在網站上,供社會大眾檢驗。主委也給了正面的回應,11月退輔會新網站上線後,將會加強資訊透明與民眾的互動性。
最近社會相當關注年金改革的議題,退輔會在報告中表示,持續扮演著向民間社團溝通、收集意見的腳色。但是許多在輿論間流竄的不實謠言,以及部分退將煽情的對立論述,退輔會主委卻未出面嚴正駁斥、闢謠。我建議主委,退輔會應該更主動地去捍衛政府年金改革的立場,比如說改版後的網站可以架設年金專區,介紹軍人年金的現行體制及改革的進度,讓民眾可以取得正確的資訊。
最後,我要求退輔會整理其所屬與原住民族傳統領域重疊的大量森林與農場土地資料,為了配合蔡總統宣示要推動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以及土地權利的回復,退輔會必須開始做準備,積極參與。
【透過文化與歷史,讓台灣走進世界】
面對國際上種種政治困境,我們要努力突破、持續參與。但同時,我們也應該透過文化的方式讓台灣被世界看見。這是今天我在立法院總質詢的第二段重點。
我先以沖繩和平祈念公園的「台灣紀念碑」為例。這座在1965成立的公園,悼念太平洋戰爭犧牲的人們,樹立包括日本、韓國以及許多太平洋島嶼各國的紀念碑,長年來有許多國際人士、各國政要前往參訪、憑弔。但台灣人同樣死傷慘重,園區的台灣紀念碑卻是今年才落成,晚了各國數十年。這個紀念碑全靠民間的奔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也有不夠完善的地方,例如有專家針對碑文的內容以及落款的形式提出專業的建議。這是政府應該要大力參與、支持,讓它更完善才對。
另外我舉陳智雄、李柏青以及許多戰後留在印尼的台籍日本兵的例子,他們在當時幫助印尼獨立運動,獲得印尼建國英雄勳章,被許多印尼的歷史書籍記載。這些台灣人的故事,都值得推動放到印尼的歷史博物館中。
我也再舉美國的移民博物館為例。我曾在那邊看到美國的非裔、華裔、日裔、韓裔、菲律賓裔以及歐洲各國移民美國的歷程,卻沒看到台灣移民的蹤跡。台灣人從日治時代到戰後時期,有幾波移民美國的風潮,也有背後動人的故事,例如戰後因為白色恐怖,而旅居美國成為無法返台的黑名單等等。這些台灣故事,都值得推動放入美國的移民博物館,跟其他族裔的美國移民一起被世人所認識。
不只這些例子,我們跟週遭國家,甚至於全世界都有很多的互動,有許多共同的歷史經歷、文化內涵。在世界各國的各種主題博物館、文化園區、歷史展覽或公園,都有許多待我們補充進去的台灣人故事。過去,台灣總是比較重視短期的文物特展,或是砸大錢在短期宣傳廣告。但我們應該可以推動更多永續性的工作,讓台灣在世界的歷史與文化脈絡中,被大家看到,真正發揮永續的文化交流、柔性外交的力量。
昨天的總質詢,我第三階段談的是影視和流行音樂產業、以及整個文創產業。這是傳播速度最快、最不可忽視的文化力。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指出,文化創意產業2015 年全球產值達2兆2500 億美元,相當於3%的全球生產毛額,比電訊服務產業的產值(1兆5700 億美元)還高。
但是,在五月份行政院的施政報告,幾乎沒提到這方面的政策。而新會期剛拿到的施政報告,只提到一百個字。我強調,行政院不能只把文化當成只是文化部自己的工作,應該有跨部會的高度,並成為國家戰略產業。
我舉幾個國家為例。芬蘭,90年代就組織跨教育部、貿易及工業部、交通部的跨部會「文化產業委員會」共同推動文化產業。加拿大政府在20年前就成立加拿大電影投資公司、加拿大藝術理事會等機構,全力推動本土特色的電影產業。又如國人熟知的日本動漫電玩文化,佔日本GDP超過10%,今年安倍首相還COSPLAY成馬力歐推廣2020東京奧運。最近因《屍速列車》被台灣人熱議的韓國,也早在1998年就將文化內容產業的預算提升到總預算的1%,宣示以國家戰略高度去推展,近年來其產值占GDP比率屢創新高,2005~2011七年間出口額年平均成長率高達21.6%。
台灣不需要完全複製別國的發展模式,但政府必須要認知到影視音流行文化以及創意產業絕非文化部單一部門業務,必須跨部會通力合作發展。諸如融資問題、作品鑑價、美學培養、人才培育、原住民智慧創意產權保護、國際行銷、國際媒體頻道設置、新科技應用...等工作,都需要文化部、經濟部、教育部、外交部、科技部、觀光局、原民會、客委會...等跨部會投入,並有戰略地整合布局。
影視音樂以及整個文化產業、創意產業,在許多國家早已投入大量資源全力發展,在台灣卻長期受到忽視。我強力要求行政院,必須將其被視為「戰略性產業」。而且,台灣面對國際政治的打壓與限制,政府應該要更清楚地認知,台灣文化實力的培養與推展,才能夠在國際間強調台灣的存在、打造台灣清晰的面貌。
質詢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