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台灣人權工作者李明哲、中國維權人士黃燕等人發聲,主張「自由民主與人道精神」,要求應將處理難民的機制法制化,提供受迫害的人們更健全的庇護。
針對中國的統戰行動。2018年中國開放台灣人民申請居住證,要求政府應防範模糊臺灣與中國之間的界線。2019年5月中國官媒「海峽衛視」在台灣商圈街訪路人,然而海峽衛視從未獲政府核准來台駐點採訪,違反文化部《大陸地區新聞人員進入臺灣地區採訪注意事項》,林昶佐要求查處。
2016年9月,率立院暨民間訪團赴印度達蘭薩拉拜訪達賴喇嘛。
2016年9月,赴美參與台灣入聯宣達活動,拜訪美國國會議員、出席外交酒會,並參加台灣青年團體「Keep Taiwan Free」舉辦的紐約遊行、發表演說。
2017年、2018年,前美國副總統錢尼國安顧問Stephen Yates(葉望輝)訪台,皆拜訪林昶佐談台美關係。
2018年3月,林昶佐等多名立委陪同立法院長蘇嘉全,接見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埃德·羅伊斯。
2018年5月,林昶佐出訪洛杉磯,與當地政治人物及台僑座談。
2018年7月,林昶佐陪同立法院長蘇嘉全等人,出訪英國、瑞典、法國3國進行國會外交。
2020年9月,林昶佐陪同立法院長等人接見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及訪團。
2021年12月,林昶佐參與美國拜登總統發起的首屆美國民主峰會,為唯一受邀的亞洲國會議員。
2022年6月,前往哥本哈根參與民主峰會,也代表台灣國會與來自丹麥、印度、烏干達的代表對談,討論民主國家如何面對如中國的壓迫及新興的數位獨裁手段。
2022年6月,林昶佐拜訪美國國會議員,包括長期推展台美經貿合作的聯邦參議員Steve Daines,協助爭取疫苗援台的眾議員Young Kim,發動支持台灣參與「印太經濟架構」(IPEF)的眾議員Andy Barr,連署多項支持台灣國際參與、充實自我防衛能力友台法案的眾議員Ruben Gallego以及Jennifer Wexton。
2022年9月,林昶佐與多位委員出席IPAC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會議,與來自世界近三十個國家的國會議員共同座談。
2022年9月,參與在美國華盛頓參加美國GMF基金會舉辦的「烏克蘭戰爭:對台灣啟示」座談會,與主持人葛來儀(Bonnie Glaser)、歐洲議會議員Anna Fotyga等人對談。
2022年11月,國際共和研究所(IRI)邀請東歐智庫專家代表來訪台灣,訪團成員來自立陶宛、拉脫維亞、波蘭、瑞典、芬蘭、喬治亞、匈牙利等多位國際關係、國家安全與全民防衛專家學者,至立法院與林昶佐等多位委員討論交流。
2023年1月,丹麥前總理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帶領民主聯盟(AoD)訪團抵台,並於立法院拜訪林昶佐。
2023年2月,林昶佐前往東京參與IPAC東京論壇,為台灣唯一代表,與英國前首相特拉斯(Liz Truss)同台對談。
2023年2月,林昶佐參與第二屆美國民主峰會首場會議,與美國、烏克蘭、哥倫比亞、科索沃等多國的代表共同與談。
2023年3月,林昶佐與美國「自由之家」總裁Mike Abramowitz及理事會成員會面。2016年林昶佐與洪慈庸共同推動《軍冤特別條例》等相關立法,要求設立常態性軍冤調查機制並主動調查過去軍中疑案。
2017年幻象2000戰機失事,林昶佐要求改善幻象2000、F-16等大部分飛機求生發報機型號過於老舊、缺乏GPS定位功能的狀況,且提醒功率早就不符合國際救援的規範。2021年F5戰機失事,林昶佐指出台灣飛安官位階與經驗相對較為不足。同時,台灣空軍訓練常因各種因素造成追趕架次、訓練過於繁重的狀況,政府應確實改善。
林昶佐與洪慈庸共同推動軍人申請提前退伍的機制,讓因特殊因素而無法適應軍中生活、另有生涯規劃的軍人可依照程序申請提前退伍、負擔賠償。其後,鑑於陸航飛官班一般生鑑測未遭退訓過時,必須全額賠償訓練費用,林昶佐要求國防部必須考量,認真受訓最後未過鑑測和意志不堅主動退訓間的差別,不要反而讓優秀人才不敢報考。同時也針對陸軍航空部隊空勤人員考核精進作法」與「空勤人員安全考核復飛規定」,兩者申請復飛確有不一致之規定,要求國防部改進。
敦睦艦隊染疫事件,林昶佐調查出國防部未能即時將指揮中心最新修正通報定義傳達至艦上,讓艦上軍醫、支隊長官兵有更高的警覺性。要求國防部除精進防疫的措施以外,更必須進一步檢討國軍的「形式主義」文化問題。
早期海軍海軍鍋爐含有致癌的石棉成份,導致有些當年的海軍服役人員在退伍多年之後罹癌,但是由於有人因為確診時間不符合國賠資格,導致無法國賠。2020年開始,林昶佐追蹤此一議題,國防部長嚴德發承諾將研擬賠償方案。
1987年金門東崗慘案,多年來經過林昶佐多次質詢,甚至前往金門考察。2022年12月,國防部已承諾,每年將於固定時間祭拜,告慰亡魂,也會尋覓合適地點立碑說明這個慘案,面對歷史。我也要求國防部,若能尋獲當時受害者的相關檔案、文件、物品,應交給越南政府歸還給其家屬。
資訊戰方面,面對中國日新月異的手段,林昶佐要求國防部必須有更積極的應對模式,改革不合時宜、諸如「心戰喊話」等過時科目。2019年要求心戰的宣傳管道應與時俱進,「光華網站」或「漢聲電台大陸網」效益令人質疑;並要求國防部,心戰大隊不應再推出「投誠食品」此類過時且無用的文宣品。
2020年,林昶佐調查出國防部及其所屬單位有841件涉及機密的採購案使用有資安問題的電子郵件信箱作為廠商聯繫管道,林昶佐要求國防部,必須嚴格要求各項採購案使用國防部公務信箱,確保國家安全。
對於退輔會轉投資事業,過去退輔會對於轉投資的企業中指派的高階主管,全部都是將領轉任,經營績效不佳卻領取高薪。退輔會應該要保障其轉投資事業的勞工權利,全面檢討退休金提撥是否足額,並且應在設置勞工代表董事、參與公司經營。透過比較退輔會轉投資公司持股比例,林昶佐發現退輔會利用多家公司分散股權,規避持股比例超過50%為國營事業的門檻,逃避立法院監督。
2016年朱玉書中將退伍後擔任欣欣客運總經理的,後遭爆弊案後被開除,未料朱向法院對欣欣客運追討其退職金將近四十萬元勝訴。經林昶佐追查,是因為欣欣客運公司內部的「退職金給與辦法」的漏洞造成。林昶佐要求退輔會全面檢視相關規定規定。
針對政府發放給旅居中國的榮民就養金,林昶佐調查這些榮民平均壽命竟遠高於台灣平均將近10歲,更高於中國當地民眾平均14歲,林昶佐要求退輔會嚴格清查、嚴防冒領之情形。林昶佐也針對榮民榮眷基金,仍然持續處理1993年前過世榮民之遺產核發給其中國法定繼承人,應盡快制訂退場機制,依現行民法處理。
關於員工權益保障,針對退輔會所屬偏鄉醫院離職率過高,林昶佐要求除了增加薪資外,應正面處理是照服員及護理人員是大量情緒勞動的工作,提供相關的協助。同時對於榮總所屬傳送員等基層工作人員,應全面檢討其勞動狀況,派遣工、承攬工的比例,並研擬改善。
針對輔會旗下轉投資天然氣事業的天然氣的天然氣價格,南部價格明顯高於北部,林昶佐要求彌補差距,天然氣是民生必須的能源,不應該有城鄉或是南北差異。
林昶佐認為台灣的影視產業、音樂政策、青年文化多以各地的大型場館建設,應以多栽培基層創作者、活絡基層文化活動、改善文化環境、鬆綁或健全相關法令。這也不只是文化部的業務,該產業涉及融資問題、作品鑑價、美學培養、人才培育、原住民族智慧創意產權保護、國際行銷、國際媒體頻道設置、新科技應用等工作,應該是跨部會、國家高度的戰略性產業。
針對OTT與網路平台對影視產業的衝擊,要求文化部應該要以十多年來音樂產業數位化的變遷,做為影視產業的借鏡,擬定前瞻性的政策,才能在變化的過程中,保障歌手、作詞作曲者、影像創作者等。
2016年提出《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案,主張原住民族文化資產保護另訂辦法處理、修正過去普查與審議脫鉤的狀況、更透明開放的文資審議過程、遺址遇到開發時的處理機制,以及擴大歷史建築的適用等。
為保障台灣多元語言文化,林昶佐推動創立「公視台語台」,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法」。於2019年邀集相關單位召開多場協調會,最終外交部同意,護照外文拼音可以用「國家語言」音譯,亦即閩南語、客家語和原住民族語等台灣固有族群使用的自然語言均包括在內。
2016年上任後即提出《歷史正義與權利回復法草案》,後與朝野共同推動促立法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同時主張應同時推動除垢法。
威權象徵中正紀念堂的去留問題,林昶佐於認為,「拆中正紀念堂,不如轉型」。同時,中正紀念堂四周限制的建物高度與土地使用,導致周邊社區經濟發展受限。中正紀念堂可轉型做為立法院新址,鬆綁周邊都市計畫,與在地民眾互利帶動發展。
2020年提出《威權統治時期不當沒收財產返還條例草案》,立法院並於2022年5月三讀通過《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條例》,將過去遭威權政府不當沒收的財產理當物歸原主,另對於死亡或失蹤者給予補償。
2018年提出《政治檔案條例草案》,並與朝野共同立法通過。2019年國發會檔案局辦理檔案徵集,但經林昶佐了解,促轉會向國安局徵集176件,僅移轉34件,剩下142件全被列為「永久保密」。國安局這些資料被「永久保密」,若只為掩飾迫害人民作為,這是違法的。林昶佐亦調查出,調查局自從2018年起,逕將戒嚴時期1941件「機密檔案」保密年限,全部延長30年,刻意拖延開放時間。
婦聯會過去以黨國體制優勢,不當取得465億的財產,黨產會將其現有對於資產385億凍結,對此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停止執行,林昶佐認為,婦聯會多數財產來自於原本應屬於國家。檢視過去北高行判例的裁定標準,與這次完全相反。後續針對行政法院在處理黨產議題上,屢屢標準不一的情況,林昶佐要求行政法院應設轉型正義專庭。
經黨產會調查中華救助總會,現有總資產約13億的中華救助總會是黨產,林昶佐要求救總應該儘速把不義之財還給國家。針對台北仁濟院涉及侵占國產案,在日治時代為公立之仁濟院,在戰後因不明因素被登記為私立,其名下在台北精華地段的地產的流向也不明。這些威權時期「國家財產被個人或團體侵佔」的真相應充分調查並處理。
2016年提出《最低工資法》草案,並要求政府檢討勞動環境、勞工權益,落實並改革勞檢,保障勞工生存與工作權。2018年指出《勞動基準法》修正後所新增的32-1條規定加班換補休期限「由勞雇雙方協商」,同一條又僅限定「補休期限屆期」或「離職」時,若仍未補休完畢才需給付加班費,可能導致勞工拿不到加班費又沒有補休。
林昶佐與台北市議員林亮君共同揭發台北市政府「老殘分流」政策,剝奪了身心障礙的長者應該有的權益,甚至還需要遷戶籍到其他縣市領取應有的補助,而在衛福部透過函釋宣告北市府此政策違法後,應盡速修法、編列預算,還給身心障礙者應有權益。
鑑於跟蹤騷擾行為衍生出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現行法令已無法有效防範。2021年遂提出並三讀通過《跟蹤騷擾防制法》,提供即時介入跟蹤騷擾行為及保護受害人的機制。
林昶佐發現發現家暴庇護所的床位數有嚴重的城鄉差距,於質詢時要求衛福部衛福部詳細調查各縣市庇護所的經營管理現況、設施人力配備,並統計受害人的具體需求、離開庇護所的原因。希望能針對問題投入資源,縮短城鄉差距。
現行外役監條例中,部分條文資格上過於寬鬆,反而導致社會安全風險。林昶佐提出《外役監條例》修正案,加嚴外役監之資格,目前尚在委員會審議中。
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2018年準備提出《同性婚姻平等保障法》,獲跨黨派立委連署跨過成案門檻。但最後與民間團體討論後,決定全力支持政院版通過,盡速讓同志朋友能有婚姻的權利。
同婚法通過後,持續要求行政院改善相關配套,例如,許多政府單位表單或系統上,只能填寫「父/母」或「夫/妻」。對此行政院公布參考指引,要求各中央及地方機關,依照指引內容檢視及調整網頁格式。同時,持續爭取跨國同性婚姻,及同性婚姻可辦理共同收養。
2021年,要求政府檢討社會住宅定價原則,訂定可負擔基準,社會住宅不應追求完全自償,讓房租飆高反而讓人民無法負擔。提案修正《住宅法》並三讀通過,將社會住宅弱勢保障比例從30%提高為40%。
為保障房客權益,提案修正《民法》明訂,若房客積欠租金達兩個月以上房東得中止合約應包含租金在內。以及出租房屋轉移第三人後, 房客押租金請求返還對象為房屋移轉後之第三人。
為遏止炒作房價,林昶佐提出《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在2023年1月三讀通過,打擊惡意炒房行為。
主張保障原住民族的文化權,恢復其地位及平等,並落實原住民族的自治法、反歧視法、基本法,來保護他們的傳統領域、文化權及教育權。2018年聲援台南市議員Ingay Tali穎艾達利就職爭議,要求刪除《宣誓條例》中,宣誓人需向肅立向國旗及國父遺像,還要舉右手向上伸直、五指併攏,宣讀誓詞的荒唐的規定。
林務局欲在布農族丹社群的傳統領域七彩湖,設置保護區兼開發利用。但目前諮商同意權,僅以地理位置來認定關係部落,等於讓其他社群來介入丹社群傳統領域的事務。林昶佐應該要提出兼顧不同群族歷史文化、社會組織的諮商同意權行使的規劃。
林昶佐主張,18%應該要盡速歸零,沒有理由存續,更不符合社會對於公平正義的期待。因黨職併公職溢領的退休金都應返還差額、繳交國庫。針對軍人年改方案上,高階將領的退休所得則不能沒有限制飆高,國防部內部研擬的版本應該嚴肅考量世代不公的問題;軍人退休俸也應比照公教納入「離婚配偶請求權」。同時揭露中、少將層級的退伍軍人,至今仍在領取沒有法源依據的「安置顧問差額」,經國防部檢討已停止發放。
質詢時要求衛福部推動母乳哺育不該以追求KPI為目標,應將資源用來鼓勵醫療院所、護理之家聘用專業泌乳顧問,才能讓母嬰親善政策回到促進母嬰身心健康的初衷,還給每個媽媽哺育自主權。我們會繼續追蹤衛福部的檢討措施。
多次質詢衛福部配方奶資訊的過度審查,衛福部於2023年2月修正相關規範,未來只要遵守政府規範標示明確,配方奶就可以在網路上公開銷售不會受罰。
質詢衛福部有關嬰兒死亡率的議題。根據數據顯示嬰兒及新生兒死亡率,花蓮縣、台東縣及屏東縣長期高於全國平均,可見嬰兒死亡率與醫療資源分布不均有明確關聯。林昶佐要求衛福部更注重偏鄉醫療資源問題,研擬增設更多重點醫院給予偏鄉兒童及時的醫療照護。
提案修法讓外籍人士可因其在臺灣有未成年子女而辦理居留。第10屆第7會期委員會審查時,經過我及許多委員的共同要求,移民署已將相關的條文概念融入在院版中。2017年財政部《納稅者權利保障法施行細則》,把原屬於「成本費用」薪資特別扣除額當作最低生活保障額度,等同讓一般家庭減少十萬以上的免稅保障。經財政部檢討後,同意薪資特別扣除從最低生活費中移除。同年,共同推動提高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及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月薪3萬以下的人幾乎不用繳稅。但在股利課稅課稅方面,卻讓原來課稅級距1000萬以上的大戶減稅,林昶佐認為應分級課稅,才符合公平正義。
2020年林昶佐發現國軍醫院110年度仍編列了850萬的印花稅支出,然而依據印花稅法第6條第1款,政府機關所書立的各種憑證是不用繳納印花稅的。根據財政部函釋及行政程序法規定,國軍醫院為行政機關,卻仍然編列印花稅支出,完全不合理。
新冠疫情期間,地方國稅局認定交通部的旅遊補需繳納營業稅,引發產業界反彈。林昶佐認為依法只有貨物或勞務的銷售額,才需繳交營業稅。經過與賦稅署協調、檢討後,正式確認補助款非屬營業稅課稅範圍。
2020年,林昶佐邀集跨黨派委員共同提出「開放國會行動方案」決議案,將促進立法院的資訊更公開透明,讓人民更能參與立院議事並監督立委,立法院遂宣布啟動開放國會行動方案,由官方與民間共同成立「開放國會委員會OP-MSF」,並由林昶佐擔任召集人。2021年,經過OP-MSF長達半年的努力,立法院公布開放國會行動方案:要讓公民方便地參與國會的運作過程,包括讓國會頻道方便全民隨時隨地都能觀看;將龐大的議事資料建置成人人都可使用的國會資訊平台;逐步推動國會廉能文化,提升人民的信賴度;建構人民的國會,擴大民眾參與立法過程的機會。
2022年6月,前往哥本哈根參與民主峰會,並於座談會中,科索沃國會議員及公民團體,拉脫維亞國會議員Inese Voika、丹麥國會議員Jesper Olsen、瑞典國會議員Kerstin Lundgren、愛沙尼亞政府e-Estonia 數位顧問Carmen Raal,分享台灣推動開放國會的經驗。
2023年3月,出席由公督盟主辦「國會開放與監督論壇」,與來自科索沃、羅馬尼亞、北馬其頓等多位歐洲國會議員,及來自全球11個團體的專家學者共同座談。林昶佐認為支持台灣選手,應推動體育產業的改革。擔任立委後收到各類體育選手陳情,內容是運動單項協會缺乏監督、罔顧運動選手權益等,並因此會集體育署、中華奧會、國家訓練中心說明奧運參賽、選手訓練及體育相關協會的結構問題與運作狀態。針對台灣參與2017棒球經典賽、棒協與中職之間爆發爭議,林昶佐也支持球員工會立場,要求保險規格升級、捍衛球員權益。
2016年里約奧運時爆發謝淑薇罷賽事件的結構性問題,林昶佐提出七大改革方向。包括體育協會幹部專業化、會籍資格擴大、設公益理事職權利害關係人迴避原則、財務公開透明、評鑑考核制度、體育署須對缺失協會中斷補助及國民體育法修法,並提出《體育團體法》修法草案。
2017年總質詢時主張徹底改革單項體育協會的問題,要求「體育團體的財務公開透明」、「開放協會會員資格保障選手代表席次」、「團體遵守親等迴避與利害關係迴避原則」、「國民體育法修法通過後,半年內各單項協會應全面改選」,並獲得行政院長林全承諾。
2018年《國民體育法》修法後,各單項體育協會陸續展開理監事改選作業,以在法定期限前完成作業。然期間不少協會被指選務不透明甚至舞弊,例如,泳協會發生疑透過灌水會員人數方式操作選舉。體育署竟多以「無法介入」來擺爛,逃避外界的質疑。體育改革聯會向林昶佐陳情,林昶佐指出要求體育署應主動調查。同年預算審查時,林昶佐凍結體育屬預算要求提出改善方案。
2020年,林昶佐指出,有些協會的多項評比都不符訪評標準,體育署卻沒有對他們進行任何處分,讓運作不佳的有恃無恐。亦有選手反映,協會一手要求選手負擔旅費、一手向政府申請旅費補助。林昶佐要求教育部針對評比不佳的協會有處分措施,同時應將相關補助即時上網公告,讓選手能清楚知道自己的權益。
2021年東京奧運,體育署出現「官員坐商務艙、選手坐經濟艙」的情況。林昶佐要求教育部接著幾天要給予選手最完善的照護與保障,讓選手專心比賽。
2023年要求體育署制定運動心理諮詢老師法源依據,未來也應在國家運動科學中心挹注資源強化相關環節,照顧每一個運動員的身心健康。
爭取中央疫情熱區優先配給疫苗
協調勞動部延長防疫照顧假,以因應三級警戒延長
協調交通部補撥北市公車司機疫苗不足之數
爭取協助防疫鄰長施打疫苗
爭取批發市場、傳統市場與夜市攤商等高風險區優先配給疫苗
協助設置疫苗站附近休息空間
協調和平醫院疫苗施打排隊設置帳棚
協調設置快篩站預約系統
協調民間、唐鳳政委、衛福部設置疫苗預約系統
協調中央進駐北農等批發市場控制疫情
協調大型水冷扇進駐雙園國小疫苗站
協助多起重症病患緊急送醫
多次公開呼籲停止污名萬華並要求中央需設置相關部門處理歧視相關案件
爭取提高小規模營業人貸款額度
爭取放寬自營作業者及無一定雇主勞工紓困資格
爭取時薪制勞工納入紓困
爭取夏季電價減免
持續向勞動部爭取紓困資格應可使用2021年實際所得
協調中正萬華9個里350戶弱勢家庭物資與調配
協助艋舺六大夜市商圈推出振興計畫
協調超過超過4500個捐贈醫療物資給和平醫院,包含隔離衣、防護面罩、護目鏡、短鞋套、N95口罩等
協調超過7000個捐贈醫療物資給中興醫院及仁濟醫院,包含防護面罩、N95口罩、防護衣
協調超過超過8000個捐贈醫療物資給婦幼醫院,包含隔離衣、防護面罩、護目鏡、短鞋套、N95口罩等
協調超過1000個便當捐贈中正萬華在地社團組織、和平醫院、中興醫院、台大醫院
忠德里供電設備
柳鄉里全里電線桿地下化
富民里西昌街整段電線桿地下化
菜園里西園路一段內
寶興街210巷內
寶興街65巷內
長泰街尾段電線桿地下化
直興市場重新拉電
東園街66巷內
中華路二段416巷
寶興街71號前
齊東公園電線桿下地
全德里德昌街39號電桿下地
西寧南路電桿下地
幸福里電桿下地
仁德里貴陽街二段電桿下地
頂碩里艋舺大道120巷電桿下地
萬大路277巷14弄電桿下地
和德里西園路二段372巷電桿下地
中華路二段75巷(廢墟變綠地)
中華路二段81巷(廢墟變綠地)
忠孝東路二段41號(廢墟變綠地)
臨沂街29巷(廢墟變綠地)
銅山街4號(廢墟變停車場)
金山南路一段79巷(廢墟變停車場)
杭州南路一段105巷(廢墟變停車場)
臨沂街61巷(廢墟變停車場)
九號基地中華路二段部分(轉為綠地+停車使用)
九號基地中華路二段416巷部分(廢墟變停車場)
中華路二段與中華路484巷交叉口(廢墟變停車場)
德昌街與西園路二段281巷交叉口(廢墟變綠地)
環河南路二段250巷及環河南路250巷25弄交叉口(變社會住宅)
環河南路二段125巷(廢棄郵局變老人關懷據點)
艋舺大道及西藏路交叉口(環南石敢當廟中繼)
和平西路三段及和平西路三段88巷交叉口(綠地增設兒童遊具)
漢中街45號(佔用國有地變西門旅遊服務中心)
連雲街47巷(廢墟拆除)
三愛里臨沂段三小段地號328(閒置土地活化)
東門里中正段一小段389、389-1地號(閒置土地活化)
永昌里永昌段三小段742、742-5地號(閒置土地活化)
頂碩 莒光段二小段607、地號 40+53(閒置土地活化)
新營里南海段一小段605地號(閒置土地活化)
新營里南海段一小段地號719-4、719-10、719-11(閒置土地活化)
新安里青年段一小段146 (閒置土地活化)
南福 中正區南海段二小段2-4地號(閒置土地活化)
三愛里臨沂段四小段地號265(閒置土地活化)
南福里南海段三小段797、797-1地號 (閒置土地活化)
龍福里南海段四小段地號207 (閒置土地活化)
文北里中正段二小段地號53、54 (閒置土地活化)
文祥里中正段二小段地號376 (閒置土地活化)
愛國里南海段五小段地號485-1 485-2 486 (閒置土地活化)